端午节来临之际,小区里弥漫着一股股竹叶的清香,家家户户都忙着包粽子。我,一名热爱传统文化的中学生,也在祖母的指导下,学习着这项古老的技艺。
祖母的手艺是远近闻名的,她的双手仿佛有魔力,三两下就能将那些看似普通的竹叶和糯米,变成一个个精致的粽子。我站在旁边,目不转睛地看着,心中暗暗下定决心,今天一定要学会。
“孙子啊,端午节不只是吃粽子那么简单。”祖母一边熟练地包着粽子,一边对我说,“这是纪念屈原的日子,咱们包的不仅是粽子,更是传承千年的文化。”
我点点头,心中涌起一股敬意,对于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,我早有耳闻。“古人云,‘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’,屈原先生的这种精神,我们也要学习啊。”我感叹道。
祖母笑了笑,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,“说得好,你也要像屈原那样,有追求,有理想。学习他那种‘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’的气节。”
我拿起一片竹叶,试着模仿祖母的动作,却发现怎么也包不出那种饱满的形状。我皱起眉头,有些沮丧。“不要急,慢慢来,‘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’,什么事情都是需要练习的。”祖母鼓励我。
经过几次尝试,我终于包出了第一个像样的粽子。我激动地举起手中的成果,仿佛完成了什么伟大的工程。祖母看着我,眼中满是欣慰。
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,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煮着,香气四溢。我和祖母坐在桌旁,聊起了端午节的来历,从屈原的投江,到如今的划龙舟、挂艾草、佩香囊,每一个习俗背后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。
“‘每逢佳节倍思亲’,虽然我们不能和屈原先生面对面,但通过这样的节日,我们可以感受到先人的精神。”我感慨地说。
“是啊,‘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’,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,更要铭记历史,传承文化。”祖母的声音中带着几分庄重。
包粽子的过程,不仅仅是一次家庭的团聚,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深刻体会到了家怀的重要性,也明白了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,我们应当肩负起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