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端午节早晨,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村头的小河边,准备参加一年一度的龙舟比赛。我们穿着统一的队服,额头上的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,仿佛每一滴都在诉说着我们对这个传统节日的热爱。
“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?”小华突然凑过来,好奇地问我。
“当然知道,”我挺起胸膛,自豪地说,“古人云‘五月五,是端午’,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。他忧国忧民,投江自尽后,人们划龙舟去救他,希望鱼儿不要吃掉他的身体,后来就演变成了端午节的传统。”
小华听得入神,连连点头。我们一边交谈,一边看着河面上的龙舟划得飞快,水花四溅。我心想,这不正像我们的生活,充满活力与激情,需要我们不断向前划行。
比赛结束后,我们累得气喘吁吁,但在水边的老柳树下休息时,大人们开始包起了粽子。只见他们手法熟练,一张张绿油油的竹叶在手中翻飞,不一会儿,一个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包好了。
我忍不住好奇地问:“为什么要包粽子呢?”
“这可有着悠久的历史,”妈妈笑着回答,“‘五月五,赛龙舟,吃粽子’,这是为了纪念屈原。传说人们投入江中的食物被鱼虾吃掉,便用竹叶包裹糯米投入江中,后来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。”
我听着妈妈的话,心里感慨万千。粽子不仅仅是一种食物,更是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记忆。我暗暗下定决心,将来也要将这份传统传给下一代。
傍晚时分,我们坐在院子里,享受着凉风习习。爷爷开始给我们讲述屈原的故事,他的声音铿锵有力,每一个字都充满着对屈原的敬仰。
“屈原曾说‘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’,他一生追求真理,不愿随波逐流。我们过端午节,不仅仅是为了纪念他,更是要学习他那种不屈不挠、坚持真理的精神。”
爷爷的话让我深受触动,我仿佛看到了屈原站在汨罗江畔,高声吟诵他的诗篇。我暗暗发誓,要在学习上努力不懈,做一个有担当的人。
夜幕降临,我们点燃了五彩缤纷的灯笼,挂在门前。小华拉着我的手,兴奋地说:“看,我们就像这些灯笼一样,虽然小,但也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光亮。”
我笑了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是啊,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,我们应该像这些灯笼一样,发出自己的光芒,照亮自己的道路。
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,它是一个文化的符号,一个精神的象征。在这一天,我们不仅学会了包粽子、赛龙舟,更重要的是,我们学会了如何在岁月的长河中传承文化,如何在人生的征途上坚持自我,不断前行。
随着夜色渐深,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。但在每个人的心中,这个端午节的记忆将会如星辰般永远闪烁。我知道,这些记忆,将会成为我们成长路上宝贵的财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