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,斑驳地洒在小镇的青石板路上,端午节的气息已悄然而至。我背着书包,踏着阳光,一蹦一跳地向学校走去,路上的每一个人都似乎被这传统节日的氛围所感染。
“嘿,你今天打算怎么过端午节呀?”好友小杰拿着一串粽子形的风铃,在我面前摇晃着,好奇地问道。
“我打算和家人一起包粽子,听爷爷讲屈原的故事。”我兴奋地回答,脑海中已经开始想象那温馨的画面。
小杰听了,眼睛亮了起来:“那我也要回去包粽子,今年我要尝试自己创新口味,用芒果和椰子做馅,一定很特别。”
“古人云,‘五月五,是端阳。门插艾,香满堂。’我们还可以和家人一起挂艾草,驱邪避疫。”我满怀憧憬地提议。
“没错,我们还可以赛龙舟,看谁划得快,那可真是热血沸腾的场景。”小杰挥动着手臂,仿佛已经置身于激烈的比赛中。
走进校园,老师已经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出了精美的龙舟和粽子图案,同学们围在黑板前,讨论着即将到来的端午节活动。
“听说这次学校还准备了诗朗诵比赛呢。”班里的小书虫小芳轻轻地说道,她总是对这类文化活动充满热情。
“那当然,端午节不仅是传统节日,也是诗人屈原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。‘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’,我们应当铭记这种精神。”我感慨地回应。
“对了,你有没有想过用屈原的《离骚》做朗诵材料?”小芳好奇地询问,眼神里闪烁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。
“当然有,不过我觉得可以结合一些现代元素,让诗歌朗诵更加生动有趣。”我边说边在脑海中构思着可能的方案。
放学铃声响起,我匆忙跑回家。家里,妈妈和奶奶已经开始忙碌起来,桌上摆满了糯米、粽叶和各种馅料。
“妈,今年的粽子我想试试包咸蛋黄和猪肉的。”我兴奋地加入到包粽子的队伍中。
“好啊,正好可以学习一下家传的手艺。”妈妈笑着递给我一片粽叶。
我们围坐在一起,边包粽子边聊天。奶奶开始讲起她小时候过端午的故事,那时的粽子都是手工制作,没有现在的方便快捷,但却充满了浓浓的家的味道。
“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。”我感慨地说。
“是啊,传统节日的意义不仅在于庆祝,更在于传承和记忆。”妈妈一边熟练地包裹着粽子,一边教导我们。
窗外的艾草随风轻摆,淡淡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。粽子在锅里咕噜咕噜地煮着,我仿佛听到了屈原当年吟诵的声音,那是一种穿越千年时空的呼唤。
端午节,不仅仅是吃粽子、赛龙舟那么简单,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,传递着家国的情怀。在这粽叶飘香的日子里,我们更应该铭记那些为国为民奉献的英雄,将他们的故事和精神代代相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