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是一个阳光洒满院子的清晨,我与几位好友相约在奶奶家,准备在端午节来临之际,学习这门传统的包粽子技艺。奶奶是我们这群年轻人眼中的“包粽高手”,她的手法娴熟,包出的粽子形状饱满,味道更是远近闻名。
“‘不学而能,安有此理?’这包粽子可不是看着简单,要学会还得下一番功夫。”奶奶用她那慈祥的声音开始了今天的教学。我笑着回应:“奶奶,您就瞧好儿孙辈的吧!”心中暗自思忖,这挑战似乎并不轻松。
奶奶首先示范了如何选取新鲜的粽叶,如何将它们浸泡软化,然后一一铺开,宛若绿色的波浪在桌上缓缓起伏。我们几个年轻人围坐一旁,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的每一个动作。
“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’,看我做容易,自己动手可就不简单了。”奶奶的话让我意识到,这不仅仅是学习一项技能,更是对耐心和细心的考验。我按照奶奶的指导,拿起一片粽叶,试图模仿那柔软而有力的翻转,却几次都未能成功。
身旁的好友小轩看着我的窘态,打趣道:“看来这‘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’,你得先学会看清楚粽叶的形状啊。”他的话让我忍俊不禁,同时也提醒了我,要细心观察每一个细节。
经过几次尝试,我终于能够较为熟练地处理粽叶了。接下来是包裹糯米和馅料的过程,奶奶一边操作一边解释:“‘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’,包粽子也是一步步来的。”我小心翼翼地将糯米和馅料放入粽叶中,然后按照奶奶教的折法,将粽叶折叠包裹。
小轩那边却遇到了难题,他的粽子馅料总是漏出来,急得他额头上直冒汗。我走过去,调侃地说:“‘临渊羡鱼,不如退而结网’,别急,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。”我们俩开始仔细研究奶奶的方法,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——包裹时的力度不够均匀。
在奶奶的耐心指导下,小轩终于也掌握了要领。我们几个年轻人互相帮助,从最初的笨拙到后来的渐入佳境,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。
日头渐斜,院子里飘来了一阵阵粽子的香气。我们包好的粽子被奶奶一一放入锅中,煮熟后,大家围坐一起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。那粽子的滋味,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甜美。
“‘滴水穿石,非力使然,乃持之以恒’。今天你们学到了不仅仅是包粽子的技巧,更是持之以恒的精神。”奶奶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。
这次端午节的包粽子经历,不仅仅让我学会了这门传统手艺,更让我体会到了传承与成长的意义。在与朋友们的合作与交流中,我们不仅增进了感情,也各自在技能和精神上有了新的提升。粽香中,我们感受到了文化的力量,也在实践中体会到了“学无止境”的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