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的早晨,阳光透过窗帘,洒在我的小床上。我揉了揉惺忪的眼睛,心里想着今天要和小伙伴们一起包粽子,心里就乐开了花。我叫作文杰,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,热爱传统文化。端午节对于我们来说,不仅仅是一个节日,更是一份情感的传递,一种文化的体验。
我穿上妈妈给我准备的传统服饰,蓝底白花的小褂,显得格外精神。小华和小丽已经在楼下等着我了,他们是我在学校的挚友。小华是个活泼的男孩,今天他穿了一件对襟的红T恤,像极了端午节挂在家门上的红辣椒,他说这样能驱邪避灾。小丽则穿着淡绿色的连衣裙,她说这样能让她像粽子叶一样清新自然。
我们三个人一边聊着天,一边向社区的文化中心走去。一路上,小华兴奋地告诉我:“文杰,你知道吗?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,他是个爱国诗人,因为忧国忧民,投入了汨罗江。”我点点头,心里默念着: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”这是屈原的诗句,他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,一直激励着我们。
文化中心已经聚集了许多人,大人们忙着准备食材,孩子们则在一旁围观。我看到小华的妈妈正在熟练地把糯米和红豆混合在一起,而小丽的爸爸则在教大家如何包裹粽子。我们三个小家伙也迫不及待地加入了进去。
“文杰,你看这个粽叶要这样折,才能包出完美的粽子。”小丽一边示范,一边讲解。我学着她的样子,把粽叶折成漏斗形,但是糯米就像调皮的小孩一样,总是从边缘溜出来。我有点沮丧,小华看到了,拍拍我的肩膀说:“别急,慢慢来,古人云‘熟能生巧’,多尝试几次就会了。”我听他这么一说,心里暖暖的,又鼓起勇气继续尝试。
经过几次失败后,我终于包出了一个像模像样的粽子。我把它递给小丽看,她笑着说:“文杰,你的粽子真可爱,像个胖娃娃。”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,心里却是满满的成就感。
我们一边包粽子,一边听着大人们讲述端午节的故事。小华的爸爸说:“端午节不仅仅有粽子,还有赛龙舟呢。龙舟划破水面,水花四溅,那场面真是壮观。”小丽则兴奋地补充说:“而且我们还要佩戴香囊,里面放上艾草和菖蒲,这样可以驱赶蚊虫,带来健康。”
包好粽子后,我们决定去公园看看是否有赛龙舟的活动。到了公园,果不其然,河面上已经停了好几艘装饰得五彩斑斓的龙舟。船上的汉子们肌肉紧绷,准备一展身手。随着一声哨响,龙舟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,激起层层水花。我们三个站在岸边,欢呼雀跃,为他们加油助威。
回家的路上,我们手里拿着刚刚包好的粽子,心里满满的都是端午节的喜悦和对传统文化的敬意。小华感慨地说:“今天的经历真是太有意义了,不仅仅是玩乐,更是对我们文化的一种传承。”小丽也点头赞同:“是啊,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,应该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。”
我看着手中的粽子,感受到了它传递的不仅是食物的香味,更是千百年来文化沉淀下来的深厚情感。端午节,不仅仅是一个节日,它是一种情感的纽带,连接着过去和现在,连接着我们每个人的心。
夕阳西下,我们三人依依不舍地告别,约定明年端午节还要一起包粽子,一起看龙舟。我回到了家中,把今天的所见所闻,所感所想,细细地讲给了爸爸妈妈听。他们听后,露出了欣慰的笑容,说我长大了,懂事了。
端午节,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,一个充满温情的节日。在这个节日里,我们不仅学会了包粽子,更学会了如何用心去感受和传承文化。这份情,这份爱,将随着粽子的香甜,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