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,家乡的天空如同被碧玉洗过一般明净,街坊四邻早已忙碌起来,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。我,一个小学生,叫赵阳,跟随着爷爷奶奶开始了我们一家的传统活动。爷爷总是说:“端午时节,艾草香,家家户户喜气扬。”今年,我决定要亲手制作粽子,感受这份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晨曦微露,我们便踏上去市场采买的路途。市场里人声鼎沸,叫卖声、讨价还价声汇成了一首热闹的乐章。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食材,尤其是那一捆捆新鲜的芦苇叶,绿油油的,散发着清香。爷爷挑选着糯米和红枣,而我则被那些五彩斑斓的线绳吸引。奶奶告诉我,这些线绳是用来绑粽子的,颜色鲜艳的线绳能驱邪保平安。
回到家中,我迫不及待地开始学习包粽子。奶奶一边演示,一边讲解:“粽子形状要规整,包得紧实才能煮得均匀。”我按照奶奶的方法,小心翼翼地将糯米和红枣包进叶片里,然后用线绳牢牢地绑起来。开始时,我的粽子不是形状各异,就是露出了米粒,但经过几次尝试后,我终于包出了一个像模像样的小粽子。
午后,爷爷提议带我去河边看看龙舟赛。我兴奋地跳了起来,连声答应。河边人山人海,彩旗飘飘,龙舟队员们蓄势待发,只等一声令下。爷爷指着一位壮硕的划手告诉我:“你看那人,就是去年的冠军。古人云,‘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’,他之所以能夺冠,是因为他平时勤奋训练。”随着一声鼓响,龙舟赛正式开始,水花四溅,观众的欢呼声震耳欲聋。最终,那支队伍再次夺得冠军,我激动地跳起来,为他们欢呼。
夜幕降临,我们全家围坐在院子里,享受着自己包的粽子。奶奶慈祥地笑着,她说:“家和万事兴。”我听着,心里涌起一股暖流。我们还一起吟诵了王之涣的《登鹳雀楼》: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”诗中的意境与眼前的景致如此和谐,让我对家乡的端午节有了更深的情感。
这次端午节,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,还体验了赛龙舟的热闹。更重要的是,我感受到了家人之间的亲情,以及家乡传统文化的魅力。这份记忆,将如同艾草的香气一般,永远留在我的心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