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光明媚的五月天,我跟随爸爸妈妈回到了乡下的老家。那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,小桥流水人家,绿树成荫,鸟语花香,而最让我期待的,莫过于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。
那天早晨,我被一阵阵粽香唤醒。循着香味,我来到了厨房,只见奶奶正忙碌着,她手法熟练地包着粽子,一片片绿叶在她手中变幻成了一个个精巧的三角宝塔。我好奇地凑上前去,奶奶笑着对我说:“小智,快来帮忙,包粽子可是端午的传统习俗哦,这里面有古人云‘不学礼,无以立’的深意。”
我学着奶奶的样子,拿起两片粽叶,试图模仿她的动作,但不是叶子破了,就是糯米漏了出来。奶奶见状,便耐心地指导我:“手要稳,心要细,就像古人说的‘滴水穿石’,只要你用心,没有什么做不好的。”在奶奶的指导下,我终于包出了第一个像模像样的粽子。虽然它不及奶奶包的那么精致,但我心里却乐开了花。
午后,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相约去采艾草。我们一边在田野里追逐嬉戏,一边寻找那些散发着独特香气的艾草。小华得意地说:“看我的,一定能采到最香的艾草!”我说:“小华,你这可是‘自卖自夸’啊,我们还得看谁的艾草能驱邪保平安呢!”大伙儿听了,都笑得前仰后合。
傍晚时分,我们一群孩子围坐在村头的老榕树下,听着爷爷讲述屈原的故事。爷爷的声音抑扬顿挫,充满激情:“屈原投江,留下千古绝唱,我们纪念他,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忠诚和才华,更因为他那份‘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’的胸怀。”我们听得入了迷,仿佛能看见那位爱国诗人站在汨罗江畔,忧国忧民的神情。
夜幕降临,家家户户门前都挂起了五彩线编制的香囊和菖蒲艾草。爸爸妈妈带着我一起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煮。热气腾腾的粽子散发出诱人的香气,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,边吃粽子边欣赏着爷爷亲手制作的龙舟模型。我突发奇想:“要是我们也能划龙舟就好了。”爸爸微笑道:“小智,‘心有余而力不足’,或许明年我们可以尝试下。”
这个端午节,不仅让我体会到了传统节日的乐趣,更让我感受到了家人之间的温暖和文化的传承。我明白了,每一个传统节日,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,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。而我,也会像那些包粽子的奶奶、讲故事的爷爷一样,将这份文化传承给下一代,让端午节的故事,永远流传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