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回大地,万物复苏,清明时节,家家户户皆以不同方式缅怀先人。传统习俗中,放爆竹似乎成了不可或缺的环节,然而,此俗今亦惹人深思。究竟清明之日,是否应以爆竹之声震动山河,本篇特以此为题,以唯美短句,叙写古人之思,探讨习俗之宜。
一、
翠竹青青,春意盎然,清明时节雨纷纷,古往今来,皆是缅怀故人之日,而爆竹声中,是否能寄托哀思?
二、
东风解冻,江水初温,人们于坟前燃纸祭拜,爆竹声声,犹如古人云“爆竹声中一岁除”,但此时又何尝不是一岁开始?
三、
古诗有云: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”或许爆竹之响,是欲唤醒沉睡之人,却不知是否惊扰了幽静的春意。
四、
“花开堪折直须折,莫待无花空折枝。”清明节时,人们折柳插门,以示纪念,而爆竹之俗,是否也应适时而止?
五、
“岁岁年年人不同”,岁月匆匆,人事已非,爆竹之响,是否能带回昔日团聚的温馨?
六、
“踏青去,还把新火试新茶。”清明时节,踏青乃一乐事,而爆竹之音,是否与这和风细雨相得益彰?
七、
“烟笼寒水月笼沙,夜泊秦淮近酒家。”古时秦淮河畔,清明亦是赏灯时,爆竹声中,又是何等景象?
八、
“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。”柳树如碧玉,春风如梳,爆竹声中,是否增添了别样的哀愁?
九、
“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”清明时节,本应是静思先人,而爆竹之响,是否扰乱了这份宁静?
十、
“世间好物不坚牢,归根结底一场空。”万物皆有时,爆竹虽一时之盛,终归尘土,又何必多此一举?
十一、
“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。”清明祭扫,夕阳西下,爆竹之音,是否能带来些许温暖?
十二、
“草色遥看近却无。”清明草长莺飞,爆竹之响,是否与这春意盎然格格不入?
十三、
“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。”清明江上,孤帆点点,爆竹之响,是否扰了这一江春水?
十四、
“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”清明时节,木叶落,长江流,爆竹之音,是否该与这自然之声和谐共存?
结语:
爆竹声声,春意正浓,清明之时,放与不放,各人自有考量。习俗沿袭,亦需时代之审,愿我们在缅怀先人之时,亦能尊重自然,体悟生命之真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