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,春之盛也,万物复苏,生机盎然。斯时也,开化之民,有特有之风俗,以祭先祖、赏春景,寄哀思于花间,寓希望于绿意。今日,吾将拾翠拾遗,载述斯俗,以志其美好。
一、翠微深处,古松挺拔,清明时节,开化人家门前,或挂柳枝,或插桃枝,寓驱邪避祸之意,古人云“柳枝插门,岁岁平安”,以新绿迎春,亦迎新福。
二、溪边踏青,乃是清明之趣事,举族而行,踏歌而往,携壶酒,采野蔬,以春水煮新茶,品茗赏花,共话桑麻。
三、清明宴,开化之俗,不独亲朋好友相聚,亦是敬天地、祭祖先之时,家家户户,张灯结彩,供奉青团、清明饼,以示对先人之缅怀。
四、童子折柳,编成帽檐,童稚笑声中,有“清明戴柳,百病不生”之说,小小年纪,亦承风俗,添节日之趣。
五、清明放纸鸢,手牵长线,放飞愿望,彩鸢翱翔于碧空,似将哀思寄托于云端,飞向天际,古人云“纸鸢高飞,愿望随风”。
六、采艾草,编艾圈,辟邪驱疾,是清明时节又一习俗,艾香四溢,驱除晦气,保人畜平安。
七、清明之时,民间有以柳枝编篮,采撷鲜花,奉于祖墓之前,表达对逝者的追思之情,花香墓畔,哀而不伤。
八、开化清明,家家户户备有寒食,食之以示纪念,所谓“寒食节”,即是此日,食冷食,以清心寡欲。
九、清明夜,月明星稀,家家点灯如星,映照归途,古诗云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”,然而在开化,却多了几分温馨与希望。
十、清明祭扫,非独哀思,亦有植树之举,谓之“清明植树”,以示后人,绿荫常在,子孙得福。
十一、开化之地,清明亦有踏歌行,青年男女结伴而行,以歌传情,以舞表意,以清明之名,行青春之事。
十二、清明,开化人以诗以酒,以花以柳,以祭以祀,以乐以哀,故而有诗云:“春城无处不飞花,寒食东风御柳斜”,斯人斯俗,斯情斯景,永留心间。
斯风俗之美好,开化人之情怀,皆融入了这清明之节气中,岁月流转,传统依旧,清明风物,即是人间四月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