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时节,雨丝轻柔,犹如细针般斜织着春天的帷幕。我与好友小华相约,去郊外踏青,感受这份春的温柔。
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?”我俩踏着泥泞的小径,吟诗作对。小华突然停下脚步,指向远处的一片嫩绿:“你看,那儿的柳枝是不是比我们的诗还要柔美?”
我笑了笑,没有回答,心里却在想,清明不仅仅是踏青,还有那传统的清明饼。这念头一出,我便提议:“咱们今天自己动手做清明饼如何?”
“好啊,正好我奶奶以前教过我怎么做。”小华一脸兴奋,仿佛已经嗅到了那独特的味道。
我们找到一片空地,开始准备制作清明饼的材料。我负责揉面,小华则将馅料准备得井井有条。面团在我的手掌中变得越来越光滑,就像我们友情的表面,经过时间的揉搓,更加结实。
“面团要用力揉,不就是‘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’嘛。”我笑着说道。
“对,但别忘了,‘过犹不及’,太用力面就硬了。”小华提醒道。
我们两个你一言我一语,面团在我们的交流中慢慢变成了一个个圆圆的饼胚。我看着那些饼胚,心中生出一丝感慨:“这些饼胚就像我们的梦想,等待着添上馅料,等待着时间的烘烤,最终才能成为一个个完整的梦想。”
小华点头,我们便开始包馅。我包的清明饼有些馅露了出来,小华见状便说:“你这包得像‘玉盘珍馐’,看着诱人,却有点儿‘漏网之鱼’。”
我哈哈一笑,取过一张叶片,折了几下,巧妙地解决了问题:“看,‘柳暗花明又一村’,这下总行了吧。”
经过一番努力,我们终于将所有的清明饼放入了蒸笼。不一会儿,香味四溢,那是属于春天的味道,是属于回忆的味道。
我们在草地上铺开野餐垫,坐下来,一边等待着,一边聊起了过往的清明节。小华突然沉默了一下,然后说:“古人云‘百善孝为先’,我们今天做清明饼,也是对祖先的一种纪念吧。”
我点头同意,心中默念着:“‘死者长已矣,存者且偷生’,但我们的记忆和纪念,却能让他们活在我们的心中。”
清明饼终于蒸好了,我们小心翼翼地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。那是一种复杂的情感,夹杂着甜与咸,就像我们对清明的理解,既是对逝去亲人的缅怀,也是对生命生生不息的赞歌。
“明天又是新的一天,我们要继续‘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’。”我望着天边渐渐变暗的云彩,心中充满了希望。
小华笑着回应:“是啊,‘宝剑锋从磨砺出’,我们的路还很长。”
我们收拾好一切,肩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。清明节的记忆,和那亲手做的清明饼的香味,将会在我们心中久久不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