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,雨点打在窗户上,发出清脆的声响。我坐在书桌前,手中拿着一本厚厚的《诗经》,那是我最喜欢的书。我叫晶晶,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。今天是端午节,这个传统的节日总能勾起我许多美好的回忆。
记得去年端午节,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湖边,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赛龙舟活动。大家都穿着节日的盛装,脸上洋溢着欢笑。"龙舟水,划破千层浪,端午节,赛龙夺锦归",我们一边划桨一边呐喊着,仿佛真的化身为古时候的勇士,争夺着荣誉和尊严。
“晶晶,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赛龙舟吗?”邻座的小华突然问道。
我放下手中的书,转身对着他微笑,“古人云:‘屈原投江,百姓划舟寻觅’。屈原大夫忧国忧民,最后选择投江自尽,人们划船去救他,却只捞到了他留下的一只鞋。从此,赛龙舟就成了端午节的传统,纪念屈原。”我解释道,心中对那位忠诚的爱国诗人充满了敬意。
小华听了,眼中泛起敬佩的光芒,我们不禁又谈论起屈原的诗句。屈原那句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,仿佛在告诉我们,无论道路多么艰难,都要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。
雨渐渐停了,太阳从云层中露出笑脸,彩虹悄悄挂在了天边。我们决定去包粽子,这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活动。包粽子的材料已经准备好了:糯米、红枣、竹叶,还有一根根绳子。
“看我的!”小明嚷着,手忙脚乱地拿起一片竹叶,却怎么也包不出个模样来。大家都笑了,纷纷上前指点他。
“包粽子要心细如发,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每一片竹叶。”我一边说着,一边示范着,手上动作熟练,“每一片竹叶都是端午的使者,传递着我们对屈原的敬意和怀念。”
终于,在大家的合作下,一篮子五花八门的粽子出炉了。有的像小山一样尖尖的,有的圆滚滚的,还有的扁扁的。虽然形状各异,但每一个都承载着我们的热情和对端午节的理解。
“屈原在《离骚》中说‘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’,他的忧国忧民精神,就像这粽子一样,千年不变,永远留在人们心中。”小红轻轻地说。
我们一边品尝着自己做的粽子,一边听着老师讲述屈原的故事,心中充满了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敬仰之情。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,它更是一段历史,一份情怀,一种精神。它告诉我们,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,也要保持信念,不屈不挠。
当夜幕降临,我们点燃了五彩斑斓的灯笼,挂在门前,照亮了回家的路。我知道,端午节的记忆,将像这些灯笼一样,照亮我前行的道路,提醒我永远记住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付出的人们。
端午节,一个关于屈原的故事,一个关于粽子的记忆,一个关于传承与纪念的节日。它不仅仅属于过去,更属于现在和未来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,我们通过自己的方式,去感悟历史,去感受文化,去继承传统,让端午节的钟声在每个人的心中回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