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是一年端午时,校园里的气氛也随着节日的脚步而变得热闹起来。我,一个普通的中学生,名叫梓轩,心中却藏着一段关于端午的记忆。
记得去年端午,我和好友浩宇约好了要一起包粽子。浩宇是个心灵手巧的男孩,他的母亲是远近闻名的“粽子大王”。我们约在了图书馆后面的小亭子里,那里绿树成荫,清风徐来,是校园里一处静谧之地。
“梓轩,你知道吗?古人云‘五月五日,天师骑艾虎,佩赤灵符,以驱邪魅’。”浩宇一边准备着糯米和粽叶,一边向我介绍着端午的习俗。
“是啊,端午节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,更是传承一种文化。”我回应着他,心中涌动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。
我们开始动手,浩宇细致地示范着如何折叠粽叶,如何填入适量的糯米和馅料,然后怎样紧实而不漏米地包裹好每一个粽子。我则是按照他的指导,笨拙地模仿着,偶尔粽子会散开,糯米洒落一地,引得我们哈哈大笑。
“你看,这就像是生活中的难题,不按正确的方法来,就容易弄得一团糟。”浩宇调侃着,又细心地教我如何将粽线巧妙地捆绑在粽子上。
夕阳西下,我们包好的粽子在锅里咕噜咕噜地煮着,香气四溢。这时,班上另一位同学小雅走了过来,她手里提着一袋新鲜的红枣和一些五彩线。
“听说你们在这里煮粽子,我也来凑个热闹。”小雅笑着说,眼眸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。
我们三个围坐在小亭中,谈笑风生。小雅给我们讲起了她家乡端午节的风俗:“我们那儿有赛龙舟的传统,水面上龙舟破浪,岸上的人呐喊助威,场面特别壮观。”
浩宇听着,眼中闪过一丝向往:“龙舟竞渡,不就是古人所说的‘舟楫竞渡,奋勇争先’嘛,真是让人热血沸腾。”
我则沉思片刻,说道:“这端午节,不仅是对屈原的怀念,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,‘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’,我们应该像屈原那样,不畏艰难,勇往直前。”
我们一边品尝着自己包的粽子,一边讨论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传统文化的坚持。粽子的甜香,仿佛将我们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,那份情怀,不仅仅是对一个节日的记忆,更是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。
天色渐暗,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。小雅将五彩线分给了我们,说这是用来祈福的,让我们在端午节这天戴上,希望能带来好运。
回家的路上,我将五彩线轻轻缠绕在手腕上,心中默念着:“愿这份传统文化的美好,如粽子般香甜,永远流传下去。”
端午节,不仅仅是一个节日,它是一段历史,一种文化,更是一份情怀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,我们仿佛能听到屈原那不朽的声音,在岁月的长河中回荡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,去追求,去奋斗,去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