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佳节,家家户户都沉浸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。我,一个普通高中生,也有了为母亲包粽子的念头,以此表达我对她的感激之情。
清晨,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,洒在了桌子上。我早早起床,准备开始这个特别的节日活动。母亲见我忙碌的身影,便走过来说:“孩子,包粽子不是件容易的事,你行吗?”我信心满满地回答:“妈,您不是常说‘吃得苦中苦,方为人上人’吗?我想试试,就当是孝心的磨练吧。”
我开始挑选糯米和粽叶。糯米要饱满圆润,象征团团圆圆;粽叶要绿油油的,预示着生机勃勃。我努力回忆着母亲每年包粽子的每一个细节,从浸泡糯米到包裹粽子,再到绑扎粽绳,每一步都不容小觑。
母亲看我笨拙地包着粽子,便温柔地说:“孩子,做事要细心,像古人云‘细节决定成败’。”我点点头,更加用心地去模仿母亲的动作。粽子在母亲的巧手下,个个饱满有型,而我的则是形态各异,有的甚至漏出了糯米。我不禁自嘲:“看来我这手艺,还得多练啊。”
母亲笑着鼓励我:“别灰心,‘功夫不负有心人’,多练习总会进步的。”我感激母亲的理解和支持,更下定决心要把粽子包好。
时间在忙碌中悄悄流逝,我终于包好了几个像样的粽子。母亲夸奖道:“不错,比刚开始好多了,这就叫‘滴水穿石,非一日之功’。”我心中的喜悦如同端午节的艾草香,弥漫开来。
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,金色的光芒洒在了我和母亲的脸上。我们坐在桌旁,母亲开始煮粽子。水汽蒸腾中,粽香四溢。我问母亲:“妈,您小时候过端午节是什么样的呢?”母亲微笑着回忆:“那时候条件不好,端午节吃个粽子就算奢侈了。但是,家家户户都充满了温馨和欢乐。”我听着,心中涌动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。
粽子终于煮好了,我和母亲一起品尝。我拿起一个粽子,轻轻剥开粽叶,里面的糯米晶莹剔透,香气扑鼻。我递给母亲,说:“妈,您先尝尝。”母亲接过粽子,眼中泛起泪光:“孩子,你这粽子包的是孝心,吃在嘴里,甜在心里。”
这一个端午节,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,更重要的是,我体会到了孝顺的意义和家庭的温暖。我知道,这份情感,会像粽子一样,随着时间的流逝,越发醇厚,越发珍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