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,我漫步在蜿蜒的河畔,远望江面泛着细碎的金光。江边,热闹的端午节气氛已经开始弥漫开来。孩子们的笑声,大妈们的欢谈,还有那即将到来的龙舟竞渡,一切的一切,都让人感到一种独特的节日气息。
“哟,这不是学校里的辩论社新星吗?今天怎么有空来这儿凑热闹?”一个熟悉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。回头一看,是我班上的历史课代表,人称“历史通”的学霸——陈晨。
“陈晨,你也不赖啊,对端午节的历史知识,你可是我们班上的百科全书。”我笑着回答。
“过奖了,只是平时喜欢翻阅古籍罢了。对了,你知道为什么端午要挂艾草和菖蒲吗?”陈晨面带微笑,显然对这个话题充满兴趣。
“那是因为古人认为五月是恶月,艾草和菖蒲可以驱邪避疫,保家人平安。”我回想起之前看过的资料,直接回答道。
“嗯,正是如此。古人云‘五月五,是端阳。门插艾,香满堂。’说的就是这个意思。”陈晨继续说道,眼神中闪烁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。
随着我们讨论的深入,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渐渐在我们的话语中展开。陈晨突然提议:“何不我们自己也包几个粽子试试呢?”
我们找到了一个临时设立的小摊,摊主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,脸上布满了岁月的沟壑,但那双眼睛却炯炯有神。他正在熟练地包着粽子,手法如行云流水。
“老伯,我们能学学怎么包粽子吗?”我带着一丝敬意问道。
老人抬起头,笑了笑,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示意我们可以坐下:“当然可以,孩子们。这是传统手艺,要传承下去的。”
在老人的指导下,我们开始了包粽子的尝试。我笨手笨脚,粽子包得松松垮垮,而陈晨却心灵手巧,很快就掌握了要领。
“学无止境啊,就像古人云‘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’。看样子,我还得多加练习。”我自嘲道。
“别灰心,慢慢来,你总会熟能生巧的。”陈晨安慰我。
在一旁观看的老人插话道:“对对对,就像俗语说的,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’,一步一步来嘛。”
午后,我们包好了各自的粽子,虽然形状各异,但都有着各自的意义和故事。老人笑着收下我们的心意,说这是他过节收到的最好的礼物。
夕阳西下,我们告别了老人,沿着回家的路上,我突然对陈晨说:“端午节,不仅仅是一个节日,它更像是一种情感的纽带,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有机会去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。”
陈晨点头同意:“的确,我们不仅要在学习中汲取知识,还要在传统节日中寻找民族的根和魂。”
我们俩沿着河畔继续走着,心中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敬意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。端午节,不仅仅是一个节日,它是一段青春的记忆,是一次文化的传承,更是一场心灵的对话。
文章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