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风拂面,清明将至,乌云渐散,阳光透过树梢斑驳陆离。我站在学校的操场上,望着同学们三两成群地讨论着清明小长假的安排。阳光下,一片欢声笑语中,我却陷入了沉思。清明节,不仅仅是踏青扫墓的日子,更是对过去岁月的一种缅怀与纪念。
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”我的好友,小志,走到我身边,微笑着引用了杜牧的诗句,打破了沉思的寂静。他提议:“何不趁着春光,一同去乡下走走,寻访那古朴的村落,感受一份清明的气息呢?”
我点头赞同,心中却不禁回想起去年清明节,和爷爷一同前往祖坟的情景。爷爷拄着拐杖,步履蹒跚,他望着墓碑上的名字,眼中闪过复杂的情感,轻声说道:“人生如寄,一叶扁舟罢了。”我听在耳里,记在心里,那是对生命的深刻体会。
转眼间,小志、小丽和我踏上了前往乡村的小径。我们漫步于田间小路,踏着新绿,呼吸着带着泥土芬芳的空气。小志忽然停下脚步,望着远方的山峦,感叹道:“看这青山隐隐水迢迢,正是清明时节好风景。”小丽则笑着接过话茬:“是啊,‘水是眼波横,山是眉峰聚’,清明时节,这山水间的诗意,真是让人心旷神怡。”
我们来到了一个古老的村落,村中古树参天,翠竹环绕。小志指着一处老屋说道:“古人云,‘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’,这老屋见证了历史的沧桑,也承载着过往的记忆。”我抚摸着老屋的斑驳墙面,心中涌起对先辈的敬意与追思。
不知不觉,夕阳西下,我们三人坐在村头的石桥上,望着潺潺流水,小丽忽然提议:“我们不妨吟诗一首,以此纪念今日的清明之旅如何?”我和小志欣然同意,于是我们一起吟道:“流水不争先,恬淡随缘,清明节里思故人,感恩怀德。”
夜幕降临,我们带着满足和感慨,告别了这片古老的土地。清明节的意义,不仅仅是祭祖扫墓,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,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与珍惜。踏着月色,我心中暗想,未来的清明节,我将带着这份感慨,再次踏上寻根问祖的旅程,让这份传统美德代代相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