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游客

《青团情深:校园里的清明记忆》

游客 2025-04-14 7
《青团情深:校园里的清明记忆》摘要: 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每当这个时节,校园里便弥漫着淡淡的清香,那是家家户户制作清明果的味道。清明果,又名青团,是江南一带特有的传统食品,每逢清明时节,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这种...

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每当这个时节,校园里便弥漫着淡淡的清香,那是家家户户制作清明果的味道。清明果,又名青团,是江南一带特有的传统食品,每逢清明时节,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这种以艾草或麦苗汁和糯米粉制成的食品,以示对先人的怀念。

我叫文杰,是个高中生,清明节前夕,班级里掀起了一股做清明果的热潮。班主任老师提议,让我们在课外活动时间亲手制作清明果,以此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,并感受节日的气氛。

“同学们,大家都知道清明果是怎么做的吗?”班主任老师站在讲台上,面带微笑地问道。

“老师,我妈妈每年都会做,我可以教大家!”一个活泼的女同学小玲举起手来,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。

“好啊,小玲,你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制作过程吧。”老师点了点头,示意小玲上台。

《青团情深:校园里的清明记忆》

小玲走上讲台,开始了她的“现场教学”:“我们需要采摘新鲜的艾草,然后将其煮熟,捣烂成泥。接下来,将糯米粉和艾草泥混合,揉成团。最关键的一步是包馅,通常我们会用豆沙、咸蛋黄或是肉松等做馅料。把包好馅的糯米团子放进蒸笼,蒸熟了就可以吃了。”

听着小玲绘声绘色的讲解,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妈妈教我做清明果的情景。那时候的我,手忙脚乱,总是把糯米团弄得满手满脸都是。妈妈总是笑着说:“做清明果,要心细手巧,就像古人云‘心急吃不了热豆腐’,做事情急不得。”

在小玲的指导下,我们开始了实践操作。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,有的同学手法熟练,有的则显得有些笨拙。我和同桌小波一组,他是个喜欢研究传统工艺的男孩,对于这次活动格外兴奋。

“文杰,你看,这样包出来的清明果才饱满,馅料也不会漏出来。”小波一边说着,一边示范着如何把糯米皮捏得均匀,再巧妙地包入馅料。

我也尝试着按照小波的方法去做,虽然开始时有些生疏,但慢慢地也有了些进步。不一会儿,我们的清明果就都做好了,虽然形状各异,但每一个都凝聚了我们的用心和汗水。

《青团情深:校园里的清明记忆》

“你们看,我们的清明果做好了!”小玲兴奋地展示着她的作品,那是一个个精致的小团子,绿油油的颜色透着春天的气息。

“真不容易啊,我们也能做出这么漂亮的清明果!”我感叹道。

“是啊,这不仅仅是食物,更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。”小波认真地说。

随着清明果的蒸熟,教室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艾草香。老师让我们围坐在一起,品尝我们亲手制作的清明果。每一个咬下去的瞬间,都是对传统的一种致敬,也是对家的一种思念。

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”我轻轻吟诵着杜甫的诗句,心中充满了对先人的怀念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,我们不仅学会了制作清明果,更重要的是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深远意义。

《青团情深:校园里的清明记忆》

随着活动的结束,我们每个人都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和对传统文化的新认识。清明果不仅仅是一种食品,它更承载着我们对历史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期许。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,我们用双手和心灵,共同编织了一段难忘的校园记忆。

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3561739510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gmzxx.cn/article-8275-1.html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