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时节,草长莺飞,万物复苏,但那淡淡的哀愁仍旧如轻烟般缭绕在心头。今日,我与挚友一同踏上了归家的路途,心中充满了对逝去亲人的无尽追忆。
“春风送暖入屠苏,千家万户瞳瞳日。”我轻声吟诵着古诗,试图以此舒缓心中的忧伤。好友阿杰侧目望向我,眼中闪过一丝明悟,他轻拍我的肩膀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我们不能总是沉浸在悲伤中,要像这春天一样,勃发生机。”
我点了点头,深知他的话语中蕴含着深深的哲理。清明节不仅是对逝去亲人的追思,更是对生命意义的重新认识。我们穿梭在小镇的青石小巷中,阳光透过缝隙洒在身上,暖洋洋的。街角,一位老伯正忙着售卖清明粑粑,香气四溢。我不禁想起了祖母生前每逢清明必做粑粑的情景,泪光在眼眶中打转。
“别难过,祖母在天之灵定不希望看到你伤心。”阿杰的安慰如春风拂面,让我的心情稍微平复了些。我们决定去郊外踏青,以此祭奠先人,寄托哀思。
郊外,新绿如画,桃花笑春风,一片生机盎然。我们与几位同学相约在此,大家围绕着一棵老柳树,有人提议说:“我们种下一棵小树,让它见证我们的成长,也纪念那些我们永远铭记的人吧。”
“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。”我脱口而出,随即意识到这句俗语的不合时宜,便改口道,“种下希望,收获未来。”同学们纷纷点头赞同,我们开始动手挖坑,种植,浇水,每一步都做得格外认真。
“人非草木,孰能无情。”阿杰一边培土,一边轻声说,“但我们要学会像这树一样,根植于土壤,即使风雨来袭,也依然坚韧不拔。”
随着小树的种植完成,我们围坐在树旁,分享各自对清明节的理解和感受。有人说:“清明节让我想到了‘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’的诗句,那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。”也有人感慨:“这个节日提醒我们,要好好珍惜现在,‘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’。”
话语间,我们的情绪逐渐从悲伤转为了一种力量,那是对生命的敬畏,对未来的憧憬。清明节,不仅仅是一个缅怀先人的日子,它更是一次关于生命、关于成长的思考。
太阳渐渐西沉,我们收拾好行囊,踏上归途。清明的风,依旧轻柔,却带着一股力量,仿佛在告诉我们:生命不息,成长不止。而我们,也将背负着记忆,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