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时节,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我独自一人,漫步在雨后的校园小径,踏着湿润的泥土,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哀愁。去年的这个时候,我和好友小林一起在这条小径上采摘清明菜,准备回家做青团。今年却物是人非,小林已经转学,留我一人在此追忆。
“清明前后,种瓜种豆。”古人云,时节不等人。记得小林那时笑着跟我说,清明时节正是采摘清明菜的最佳时机。他的笑容,仿佛就在昨天。我们两人的对话,像春风拂过湖面,激起层层涟漪。
小林是个爱笑的男孩,他的笑声,像是春天里的阳光,温暖而明媚。他说,清明菜不仅仅是一种野菜,它承载着人们对先人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敬畏。我点了点头,心中暗自记下了这句话。
那天,我们一边采摘一边谈笑风生,小林告诉我清明菜的做法。他说:“要做青团,先得把清明菜焯水,挤干水分,再和糯米粉一起揉成团。”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对传统习俗的尊重和热爱。
“青团好不好吃,关键在于馅料。”小林继续说着,他家的青团馅料是自己做的豆沙,甜而不腻,香糯可口。我听着听着,口水几乎都要流下来了。他还说,做青团是个精细活儿,要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细节,就像对待生活一样。
“生活就像一盘棋,一步失误,全盘皆输。”小林突然来了这么一句,我一愣,随即明白了他话里的深意。我们的人生,不也是一场需要精心布局的游戏吗?每一个选择,每一个行动,都可能影响着未来的走向。
时间就像流水,不经意间就从指尖滑过。转眼间,小林已经离开了这座城市,去了遥远的他乡。他留下的不仅是对清明菜的记忆,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传统的尊重。
我站在那条小径上,深深地吸了一口气,仿佛能闻到去年春天的气息。清明菜依然在路边顽强地生长,它们默默地见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。
“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”我低声吟诵着杜甫的诗句,心中涌动着对小林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。虽然我们不能像以前那样一起采摘清明菜了,但我相信,无论我们身在何方,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尊重,永远不会改变。
我会继续每年的清明,独自来到这里,采摘清明菜,做青团。虽然没有了小林的陪伴,但我会把我们的记忆和对生活的态度,一并揉进每一个青团里。小林,愿你在远方,也能感受到这份温暖的思念,就像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美好时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