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这句诗,每年到了这个时节,总是会在心头萦绕。今年的清明,我和小伙伴豆豆一起回老家祭祖,感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。
那天,天刚蒙蒙亮,我和豆豆就踏上了回乡的路。一路上,田间的油菜花竞相开放,黄澄澄的一片,像是大地披上了金黄色的地毯。豆豆眨巴着眼睛,好奇地问我:“清明节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去扫墓呢?”我认真地回答:“这是为了纪念祖先,表达我们对先辈的缅怀和敬仰,正如古人云‘饮水思源’,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曾经为我们的幸福生活付出辛勤劳动的祖先。”
到达老家后,我们跟随大人们一起前往祖坟。爷爷手里拿着香,口中念念有词,神情庄重。我学着爷爷的样子,也点燃了三炷香,双手捧着,深深地鞠了三个躬。豆豆见状,也模仿着我的动作,虽然他的动作有些笨拙,但那份诚意却是满满的。
祭拜完毕,我们回到家中,奶奶已经准备好了清明粑粑,那是一种用糯米和艾草做的传统食品。豆豆咬了一口,眼睛一亮:“哇,这个味道真特别,软软的,还有一股清新的草香。”奶奶笑着解释:“这是清明节特有的食品,寓意着新的生机和希望。就像诗里说的‘春风吹又生’,每年的这个时候,万物复苏,也是我们对生命的一种新的期待。”
吃过午饭,我和豆豆在村子里四处走走。看到村口的老槐树,我不禁想起了去年清明,和爷爷一起给树下的小狗“点点”立的小墓碑。我告诉豆豆:“点点虽然只是一条小狗,但对我们来说,它就像家里的一员一样。‘人非草木,孰能无情’,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去记忆和尊重。”
豆豆听着,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。他说:“我明白了,清明节不仅仅是纪念人的节日,也是让我们学会感恩,感谢所有给予我们爱和温暖的生命。”我微笑着看着他,心里想,这个清明节,他长大了。
回城的路上,天色渐晚。我望着窗外的景色,心中涌动着一股说不出的情感。清明,不仅仅是一个节气,更是一个让我们铭记过去、展望未来的日子。正如那句诗,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,它洗涤着尘世的喧嚣,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。而我,也将这份记忆和感悟,如种子一般,悄悄地播撒在心中,期待着它在未来生根发芽。